477
1942 年冬,湖南长沙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被盗墓贼盗走,盗墓贼盗走的还有丝织品、漆器和青铜剑,这些丝织品现在被称为《楚辞》手稿。这些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 300 年左右,是中国已知的这一时期唯一的丝绸手稿,其中包含早期的创世神话和天文知识。
手稿的历史错综复杂。手稿被发现后,商人蔡吉祥于 1946 年将其带到上海拍摄红外线照片。然而,美国收藏家约翰-哈德利-考克斯趁机将手稿带到了美国。蔡吉祥意识到上当受骗,无奈之下签订了合同,从此开始了这件国宝近 80 年的 "流亡 "生涯。
北京大学李凌教授收集的证据证实,目前存放在 史密森尼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 的手稿。Li重建了完整的证据链,包括蔡和森与考克斯之间的通信,以及芝加哥大学唐纳德-哈珀教授于2024年提供的竹箱原盖。
美国医生兼收藏家阿瑟-M-萨克勒(Arthur M. Sackler)于 1966 年购买了部分手稿,他曾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试图将这些手稿归还中国,但由于个人和政治障碍而未能如愿。在他去世后,这些手稿最终被存放在华盛顿特区,作为 "匿名礼物 "保存起来,并对其来源进行持续研究。
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教授说:"如此重要的作品不应该留在原产国之外。我希望丝绸手稿能尽快归还中国"。
通过与美国的合作,中国已经归还了数百件文物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0 年公约.2009 年,两国甚至签署了一项打击非法买卖文化遗产的备忘录。
楚辞手稿不仅是考古瑰宝,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象征。在流亡八十年后,这一国宝终于应该找到回家的路。